• <samp id="qs8wy"></samp>
    <samp id="qs8wy"><label id="qs8wy"></label></samp>
    <input id="qs8wy"></input>
    <blockquote id="qs8wy"></blockquote>
    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浙江
    馮杰:共同捍衛民族尊嚴 書寫祖統聯誼篇章     民革浙江省委會    2022年07月19日20:14

    人物名片

    馮杰,浙江民革2019年“驕傲人物”,民革浙江省委會理論委委員、浙江省孫中山研究會理事、民革嘉興市委會理論委副主任、嘉興市第九屆人大代表。以研究民國政治、軍事史和民革黨史、兩岸關系史見長,出版了《漓江烽火》《鐵血遠征》等著作,并在《團結報》《國家人文歷史》《中國檔案報》《兩岸關系》《南方周末》《抗戰史料研究》《傳記文學》等刊物發表文章百余篇之多。今天,由他來講述自己多年的研究生涯。

    不知什么緣故,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對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特別感興趣。1995年1月,團結出版社推出“中國抗戰大寫意”系列叢書,以紀實文學體裁描繪了發生在大江南北的諸多正面戰場激烈戰事,郝夢齡、高志航、張自忠、戴安瀾等抗日英烈形象令人肅然起敬。沒想到的是,這批通俗讀物讓我一發不可收拾,從此走上了民國史閱讀、研究、寫作之路。更沒想到的是,因為刻苦鉆研成為《團結報》作者,并且獲得特別推薦加入了民革組織,其中《保定1937:民革先輩與平漢線北段抗戰》《鄭洞國在中國駐印軍的崢嶸歲月》等文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好評。

    民革《章程》明確“本黨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工作重點”,對臺工作是民革的重要特色。浙江省涉臺人物眾多,加入民革之后,我始終把民國史研究與祖統工作相結合。

    民國歷史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條特殊的情感紐帶。像蔣介石、陳誠、蔣經國這樣的重要歷史人物,前半生足跡遍布祖國大陸山川湖海,后半生在臺灣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值得深入研究。我和臺北市政府顧問白中琪合作研究陳誠,白先生參與過陳誠檔案的整理工作。我們在《團結報》《傳記文學》發表《陳誠、李濟深兩廣事變往來函電》《血園陵:陳誠檔案見證國共第一次合作在浙江》《陳誠與豫中會戰前后的河南戰場》等研究成果,還共同前往杭州南高峰北伐將士陵園祭奠。

    2019年2月,兩岸嘉賓60余人齊聚民革浙江省委會黨員之家,我與白中琪老師對談《民國史研究與祖統工作新探:以浙江青田籍國民黨人陳誠為中心》,用大量珍貴的文獻和照片展示了陳誠與周恩來以及民革先輩李濟深、張治中、蔡廷鍇等人的公情私誼。學術沙龍結束后,收獲好評一片:“沙龍很棒,點贊!臺上說的是有理有據,臺下聽的是津津有味!歷史地敘述民國人物,用史料講故事,兩位主講老師配合默契,娓娓道來,輕松愉悅,又不失客觀嚴謹,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給人耳目一新、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民革省委會黨員之家講座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笔芸倳浿v話鼓舞,我與臺灣友人緊密聯系,共同講好抗戰歷史故事。

    2017年10月,臺灣地區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郝柏村重走抗戰路,我作為抗戰史研究專家陪同參訪。對大陸方面實事求是、尊重國民黨抗日功績之舉,郝先生十分贊賞。他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自豪地說:“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代表著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的抗戰精神,回望歷史,所有中國人都要以抗戰勝利為榮!蔽野研伦鳌吨袊皯鹋诒贰愤f上,郝先生一口蘇北鄉音:“我就是炮兵出身,我們那個團裝備德國榴彈炮。我傷愈后疾奔皖南歸隊,在長江沿岸炮擊日軍艦艇。有一次被敵機炸了一身灰,總算命大!

    2017年10月,與郝柏村先生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互動交流

    2020年1月,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學術研討會,臺灣政治大學周惠民教授、輔仁大學林桶法教授、中正大學楊維真教授參會交流。我圍繞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等民革先輩率部抵抗日軍做報告,引起與會專家學者廣泛討論。2021年9月,第九屆“重慶·臺灣周”舉行,我作為大陸方友人應邀赴渝,遇到新黨前主席郁慕明,還與臺灣黃埔軍校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等人前往張自忠烈士陵園敬獻花籃。丘先生現場感言:“今天在臺灣四十歲以下的青年,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張自忠將軍。兩岸同胞通過緬懷抗日英烈,一致認同中華民族無上榮譽,活動意義十分重大!

    2021年9月,與丘智賢先生(中)等臺灣同胞參訪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多年研究生涯造就了我身上鮮明的民革“烙印”: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同民革有社會聯系、同臺灣各界有聯系。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曾說過,老一輩民革領導人充滿祖統工作情懷和擔當,書寫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臺灣故事”,民革全黨要發揮對臺淵源優勢,從“情”字入手做好“人”的工作。我是一名民革后進,萬主席的教導銘記于心,必將一如既往貢獻綿薄之力,繼續攜手臺灣友好人士,共同做好民國史研究,講好抗戰歷史故事,奮力書寫祖統聯誼新篇章。

    專題推薦

  • 組織換屆
  • 2022兩會
  • 十三屆五次會議
  • 民革微信公眾號

    友情鏈接

    中共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辦公廳|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全國工商聯| 歐美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華職教社| 新華網| 中新社|
    人民網| 團結網| 人民政協報| 中國政協新聞網| 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 中華南社學壇| 畢節統一戰線|
    黄片特黄一级国产午夜av
  • <samp id="qs8wy"></samp>
    <samp id="qs8wy"><label id="qs8wy"></label></samp>
    <input id="qs8wy"></input>
    <blockquote id="qs8wy"></blockquote>